在日历上怎么看阴阳历

2024-05-18 13:50

1. 在日历上怎么看阴阳历

在日历上写数字的是阳历,如9月12日。写汉字的是阴历,比如七月初三。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。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,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,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,形成二十四节气。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,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。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。农历又有夏历、阴历、旧历、华历、中历等称。因使用夏正,旧时多称为夏历,1970年后夏历改称为农历。

在日历上怎么看阴阳历

2. 我想让手机日历里面显示农历?

若是使用的vivo手机,可查看以下方法:
1、进入“日历”APP查看,若选择极简模式,需点击顶部图标选择“农历模式”;2、使用自带的锁屏样式,可在锁屏查看农历,需要在设置--桌面、锁屏与壁纸--锁屏设置--打开“锁屏显示农历”;3、Origin OS Ocean机型可在桌面上滑进入原子组件--日历日程--长按把带农历的原子组件添加到桌面;

4、Funtouch OS机型可下滑呼出通知栏,在屏幕顶端可查看到农历时间。
若有更多疑问,可进入vivo官网/vivo商城APP--我的--在线客服或者vivo官网网页版--下滑底部--在线客服--输入人工客服进入咨询了解。

3. 日历怎么显示农历

电脑日历显示农历的方法:1.点击电脑右下角的时间,日历中没有显示农历。2.在此电脑界面,点击“打开设置”。3.在windows设置界面,点击“时间和语言”。4.点选“日期和时间”。5.在日期和时间中,选择日历中的“简体中文(农历)”。6.重新点击任务栏中的时间,将在日历中显示农历。农历,是中国现行的近现代历法,属于阴阳合历,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,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,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,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,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。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,因使用“夏正”,古时称为夏历。

日历怎么显示农历

4. 在日历上怎么看阴阳历

在日历上写数字的是阳历,如9月12日。写汉字的是阴历,比如七月初三。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。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,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,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,形成二十四节气。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,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。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。农历又有夏历、阴历、旧历、华历、中历等称。因使用夏正,旧时多称为夏历,1970年后夏历改称为农历。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在日历上写数字的是阳历,如9月12日。写汉字的是阴历,比如七月初三。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。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,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,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,形成二十四节气。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,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。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。农历又有夏历、阴历、旧历、华历、中历等称。因使用夏正,旧时多称为夏历,1970年后夏历改称为农历。

5. 手机上的日期是阴历还是阳历

一般手机上的日历时间是阳历也就是公历,当然也可以设置为阴历,这就要看手机的功能了。
太阳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阳历。以太阳视运动的一个完整周期为一年(又叫“回归年”——即太阳从直射北 [南] 回归线到再次直射到北 [南] 回归线所需的时间长度)。

对于这方面的认知不太容易,所以出现稍晚。侥幸地是,在世界第一长河——尼罗河流域,那里是有名的“东非大裂谷”,其南部(上游)是大断裂带上的山区,多火山和瀑布,中下游则是窄长匣子状的断陷盆地式冲积平原,以农牧业为生的古埃及人就生活在这个匣状平原里。

手机上的日期是阴历还是阳历

6. 手机日历显示怎么设置

1.在手机桌面上点日历的按钮,进入到日历界面。2.在日历界面里,默认显示的是当月的日期。要设置日历,我们要点击界面右上角的按钮【摘要】
手机日历怎么设置显示【提问】
1.在手机桌面上点日历的按钮,进入到日历界面。2.在日历界面里,默认显示的是当月的日期。要设置日历,我们要点击界面右上角的按钮【回答】
弹出下拉菜单再点设置,进入到日历设置页面;如果你想设置一个星期的开始日,那么,就点击“一周开始日”这里。【回答】
弹出四个选项,在这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一周的开始日期【回答】
如果你想设置,当到达某个日期时,手机会提醒你,那么,就要把“节日提醒”这一项开启。手指点下“节日提醒”右侧的按钮,按钮呈蓝色状态即为开启状态。【回答】
然后,再设置提醒方式,在“默认提醒方式”这里点一下,弹出设置界面,在这里设置提醒方式。【回答】
另外,还可以设置日历是否显示黄历宜忌;我们点开“功能设置”转为另一个页面,在这个页面中,我们把“显示黄历宜忌”开启即可。【回答】

7. 日历上的阴历阳历是怎么来的?

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,又称格列历,通称阳历。“阳历”又名“太阳历”,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,为西方各国所通用,故又名“西历”。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,故又名曰“国历”。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,故又名曰“新历”。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。 

公元前身是儒略历,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,中间销去10天。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。 

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.24219天(太阳年),按一年365天计算,每年少0.24219天,每隔4年少0.96876天,每隔400年则少96.876天,因此,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。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。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。 

年有三种:地球绕日一周,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,谓之“恒星年”;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,复过近地点,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,谓之“近点年”;太阳过春分点,循黄道东行一周,复过春分点,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,谓之“回归年”,亦称“岁实”。 

因二分点(春分点秋分点)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,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,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,谓之“岁差”。 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,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,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。 

对于回归年之时间,有记住之必要,为便于记忆,编一歌诀如下: 

地球绕日一周年,要知时间有多少?三六五日加五小,四十八分四六秒。 

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,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,然而一年之日数,必须是整数,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,故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,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至四年约满一日,故每四年增加一日,为闰日,谓之“闰年”。 

无闰日这年,谓之“平年”,平年三百六十五日,闰年三百六十六日。 但四年之闰余,仅二十三时十五分四秒,今闰一日,未免过多,超过之四十四分五十六秒,积至二十五闰,为十七时五十八分二十四秒,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,故每满百年废一闰,至第四百年又不废。如是每四年置一闰,每四百年减三闰,计超过二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,须八个四百年后,即三千二百年后,始补足此一日之差。 


解释]1.中国的一种历法,是阴阳历的一种,一般就叫阴历。平年十二个月,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全年354天或355天(一年中哪一月大,哪一月小,年年不同)。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,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,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。又根据太阳的位置,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,便于农事。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,六十年周而复始。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,所以又称为夏历。也叫旧历。 
2.农业上使用的历书。 

即夏历。(“农历”一称流行的原因: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泛滥,“横扫四旧”,认为“夏历”是夏王朝的印记,必须改名;因传统历法在农村使用较普遍,故通过报纸改名“农历”:1968年元旦,全国报纸报头一夜间将“夏历”名称改成了“农历”。 
按:所谓“农历”,是指它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,但事实上农历月日与季节变化相差明显,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好,我国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是“二十四气”,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“阳历”。 

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,大月30天,小月29天,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,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。 

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——初一日。所谓“朔”,从天文学上讲,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,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。(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,这里就不予介绍了) 

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,则是由“中气”来决定的。即以含“雨水”的月份为一月;以含“春分”的月份为二月;以含“谷雨”的月份为三月;以含“小满”的月份为四月;以含“夏至”的月份为五月;以含“大暑”的月份为六月;以含“处暑”的月份为七月;以含“秋分”的月份为八月;以含“霜降”的月份为九月;以含“小雪”的月份为十月;以含“冬至”的月份为十一月;以含“大雪”的月份为十二月。(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) 

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,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,而比13个朔望月短,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,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,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,十五左右都是圆月,就以朔望月为主,同时兼顾季节时令,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:在农历十九年中,有十二个平年,为一平年十二个月;有七个闰年,每一闰年十三个月。 

为什么采取“十九年七闰”的方法呢?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.5306日,一个回归年有12.368个朔望月,0.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/2 、1/3 、3/8 、4/11 、7/19 、46/125,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,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,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……经过推算,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=6939.6018日,而十九个农历年(加七个闰月后)共有235个朔望月,等于6939.6910日,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。 

另外,“十九年七闰”只是一个近似说法。事实上,春秋时代天文学家曾经首创十九年七闰的方法;祖冲之大明历采用20组19年7闰插入1组11年4闰,计391年144闰,使农历的平均历年更接近回归年;此外还有334年123闰、1021年376闰的提法,和回归年的差额更小。但自清代以来,我国即完全采用天象确定历月、历年,从而使农历的平均历年与回归年完全一致。 

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,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。农历闰月的安插,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,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。秦代以前,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,叫做“十三月”。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,叫做“后九月”。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,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。以后又规定“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”,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。 

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? 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.4368日(即一回归年排65.2422日平分12等分),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.5306日,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,到一定时候,中气不在月中,而移到月末,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,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,而只剩一个节气了。 

上面讲过,古人在编制农历时,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,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,春分是二月的标志,谷雨是三月的标志……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,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。 

从十九年七闰来说,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,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,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,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,也就很自然了。 

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,有时连续两个、三个、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,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,而且差距很大。节气和中气,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,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。这样看来,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。其实。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: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,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。每隔十九年,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、二天。每隔十九年,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,个别的相差一、两天。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。 

干支纪法 

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,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。我国古代以天为主,以地为从,天和干相连叫天干,地和支相连叫地支,合起来叫天干地支,简称干支。 

天干有十个,就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地支有十二个,依次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,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,叫做六十甲子。 

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、月、日、时的序号,周而复始,不断循环,这就是干支纪法。 

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“深五行之情,占年纲所建,于是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;作子丑以名日,谓之枝,干支相配以成六旬。”这只是一个传说,干支到底是谁最先创立的,现在还没有证实,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,已有表示干支的象形文字,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。

日历上的阴历阳历是怎么来的?

8. 日历怎么看农历和阳历

现在还有很多人分不清楚阴历和阳历。1、区分的方法很简单,日历上一般都是同时写出阳历和阴历的。

2、写数字的就是阳历,比如9月12日。写汉字的就是阴历,比如七月初三。

3、阳历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历法,也叫公历。

4、而阴历是中国等一些国家由农业耕作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历法,也叫农历。
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推荐阅读